优化企业服务
  • 2020-03-18
  • 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
  • 编写
  • 一、引导政府数字化服务升级

    疫情期间的“不见面审批”是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次良好示范,也是此种服务模式常态化的一个契机。在疫情期间,数字化的政府服务能够快速建立高效指挥系统,提升多部门协同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各类政策,打造全新的企业服务模式。

    特色举措:

    • 疫情期间,江西省在支付宝上推出的“赣服通”平台最高日访问量达到400万人次,“赣服通”上线了“疫情防控服务专区”,专区涵盖“疫情信息查询”、“专家在线义诊”、“定点医院查询”、“周边疫情申报”、“网上办事”等20余项便民服务功能,其中截止2月20日,“企业复工复产平台”备案累计总数375家,其中已办理132家。

    二、建立防疫抗疫重点中小企业白名单,重点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对新落地生产防疫物资的项目,早期介入、贴近服务、随到随审、科学审批,开辟一站式、全链条并行、48小时内办结的审批绿色通道,优先配置用地用水用电等资源型指标。对受资质条件限制,有产能可以生产的企业,特事特办,先生产、再走程序、补手续。

    特色举措:

    • 云南省财政安排1亿元,建立省级疫情防控物资保供资金池,用于生产企业应急性资金周转。

    三、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作用,通过开设专栏等形式及时梳理各项惠企支持政策,开展中小企业疫情防控支持政策咨询解读等专项服务,并且,通过开展线上培训等形式,给中小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管理,为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特色举措:

    • 北京市在疫情期间,依托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联合142家窗口平台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劳资关系、受疫影响商业模式调整与运营优化、投融资、风险控制、商务合同等系列线上培训视频和课件,并聘请知名讲师在线直播授课,

    • 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山东省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联合浪潮集团,免费为10000家小微企业提供6个月的在线财务软件、在线销存等产品服务,为小微企业线上运营赋能。

    四、加强相关法律服务

    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公益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受疫情影响造成的合同履行、劳资关系等法律问题。

    特色举措:

    • 上海市司法局联合工商联在2月底组建法律顾问律师志愿团,为此次在疫情中受到巨大冲击和为抗击疫情做出重大贡献的本地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 山西省组织专业法律服务人员7×24全天候值守,通过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山西法律服务网在线咨询,为企业提供免费、便捷、高效法律服务。

    • 广东省通过微信小程序“粤省事”,为企业提供复工复产法律咨询。

    五、加强保险服务

    对受疫情影响遭受损失的企业,保险机构要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和理赔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线上理赔,适当扩展责任范围,简化索赔受理要求,采取预付赔款等方式,确保应赔尽赔。

    特色举措:

    • 广东省珠海市疫情期间免费为已购买安全生产责任险的企业增加安全生产责任险保障内容,包括免费延长保险期限,免费扩展传染病责任。

    • 上海市推出旅行社责任保险期限免费延长2个月的举措,助力旅游企业渡过难关。

    • 北京市对北京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保险单终止日期在2020年2月1日至12月31日的5.68万家参保企业,免费延长保险期90天。





  • 合作

  • 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
  • 韵网-全球智能孵化网络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加中商业与发展中心
  • 启迪创新研究院
  • 清华海峡研究院
  • 清华x-lab

  • 版权所有©2019 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易泰达科技有限公司
  • 网站内容归 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 所有,如需转载或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 扫码识别二维码
  • 关注 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