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平等与数字经济是今年二十国集团劳工和就业会议的两个关键词。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先进的数字技术为就业和创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如何在数字时代缩小在创业就业上的性别间差距。
为了高质量的落实《二十国集团创业行动计划》,在二十国集团创业行动计划框架下支持数字经济下的女性创业,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于2021年4月28日进行了以“数字时代女性创业的机会与挑战”为主题的线上工作研讨,共同探讨如何支持女性创业者在数字时代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主任高建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心在支持女性创业方面的工作,并对G20经济体女性创业的整体情况进行介绍。G20经济体中,早期创业者中女性占44%,比男性略低,其中25-34岁女性的创业活动最为活跃,受教育程度与创业活跃度成正比,但女性创业企业多集中在零售和服务业,在信息技术领域占比不高。女性在创业上表现出不自信和对于失败的恐惧则高于男性,另外融资机会也少于男性。
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专家劳尔·鲁吉亚·弗里克(Raul Ruggia Frick)在发言中称,数字平台从业者,作为一种新的就业形式,相关社会保障的覆盖是ISSA现在重点关注的问题。数字经济引发社会保障机制的转型将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增加了灵活度、全球化和可持续性,但数字鸿沟和数据安全,社保机制的更新与完善都是需要应对的挑战。
国际劳工组织专家弗吉尼亚·罗斯·洛萨达(Virginia Rose-Losada)分享了来自印尼和坦桑尼亚女性创业者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方面的一些收获和问题。她引用国际电联数据,全球仍有大约36亿人处于“无网”状态,52%的女性和42%的男性从未接触和使用过互联网。在一些中低收入国家,拥有智能手机的女性比男性低26%,有些国家的女性虽然拥有智能手机,但在使用方面不如男性。
在政策建议方面,她认为目前针对数字经济下女性创业的相关数据与监测非常有限;女性对一些数字化工具,不仅要拥有,熟练应用数字化功能才是目的;鼓励更多女性参与技术和经营方面的培训;鼓励女性创业者使用信息技术;呼吁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为女性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
经合组织的专家大卫·哈拉比斯基(David Halabisky)指出,在创业方面的性别差异有缩小的趋势,但总体进展非常缓慢。产生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首先可能是长久以来的社会分工造成的,女性在照顾家庭和孩子方面占用了更多精力。对于两性在使用数字工具方面,欧盟国家的情况是,学历越高的情况下,性别差距越小,年龄越大,性别差距越大。女性创业者使用信息技术更多是以沟通为目的,男性更多以经营为目的。在疫情期间,女性创业者的企业更易倒闭,主要是因为女性创业者的企业可能更多处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领域,同时加上疫情也造成了女性家务劳动的增加,比如:孩子们无法上学需要照料等。
大卫的政策建议包括:确保女性创业者可以得到来自政府针对疫情的支持,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实现线上申请、批准并实施;增加对于女性的数字化创业技能的培训;提供利于女性在数字经济下创业的基础设施和创业生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斯拉维卡·辛格(Slavica Singer)教授在发言中引用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全球在经济参与、受教育、健康和生存,以及政治参与方面的性别差距在2006年-2020年减少了0.16%, 按这个速度,彻底消除差距还需要267.6年的时间。虽然在全球范围内的受教育机会上,性别差距在逐步消除,但在受教育程度和质量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2010-2020年之间,131个国家出台274项法律推动性别平等,但在数字相关的战略上,性别平等被提及的很少,关注度还不够。
她提到,性别间不平等不只是体现在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上,价值创造的不平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政策建议方面,她表示数字化会有助于缩小性别差距,但需要政策的干预:分析数字化和性别差距政策的一致性和相互联系;在消除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性别差距时,要用全面的政策框架,而不是零散的政策;对于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关的国家层面缩小性别差距的相关数据进行统一的统计和监测。
国际雇主组织的专家阿库斯蒂娜·莫尔尼(Akustina Morni)提到目前对于数字化工具的接触和应用的性别差距,所表现出的深层原因就是女性在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技术技能方面存在着一些弱势。数字经济带来了机遇,工作形式更灵活,数字技术的发展消除了传统就业性别上的限制,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她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为更多女孩子提供从小学习科技知识的机会,并支持她们在此领域深造就业;改变在传统文化中对于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建议政府向女性提供低成本的网络和数字工具;鼓励更多女性采取线上的受教育和创业就业方式,这样可以帮助边远偏僻地区的女性更多参与经济活动;鼓励女性利用数字平台创业,并提供针对女性的包容性融资渠道。
几位来自G20国家的女性创业组织和孵化机构代表,也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分享了支持女性创业的模式和案例。
来自意大利SheTech孵化器的基亚拉·布鲁格拉(Chiara Brughera)介绍了SheTech通过培训、赋能、网络为女性创业者提供支持,还定期组织女创业者晚餐会等形式的交流活动。
来自印度的蒂普提·瓦瑞拉(Deepthi Ravula)的孵化器WEhub是由政府全资支持的针对女性创业者的孵化机构。她提出要将女性创业分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来自南非女性创新创业论坛的艾琳·奥赫姆(Irene Ochem)介绍了论坛通过会议、颁奖、加速器、网络、宣传、数字支持平台等方式,促进女性的创业。
来自印尼的提提克·罗斯米亚提经营的Femalepreneur是针对女性的孵化机构,主要通过课程、宣传、实践、指导、平台服务为女性创业者提供系统支持,现代化、数字化和全球化发展是她的目标。
青年微创业的创始人张萌为大家介绍了利用微信平台实现创业的商业模式。她提到青年微创业帮助了近10万创业者开始学习和了解并进入到利用微信创业的领域,并帮助了2万名创业者实现了从0到1的过程,其中90%都是女性创业者。
来自印度的伊诗卡(Ishika Nirula)是Women in Business Network的负责人,这是一家才成立一年、以支持女大学生创业的组织。成立之来,已经组织了女创业者日活动、商业计划书大赛等。
来自韵网的于志慧,是一位女性创业者,所从事的是为创业者和创业行业服务的工作,她介绍了韵网如何为创业行业赋能以及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变化。同时她表示,专家所提到的有关女性创业数据不足的情况引发了她的思考,韵网将会把女性创业作为一个重点方向加强数据收集和相关研究。
来自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院的朱莉娅·阿莫蒙·马桑(Giulia Ajmone Marsan)分享了她的一些观点:数字经济确实为女性提供了好的机遇,但如何抓住这些机遇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中提升数字化技能是关键,她也提到了对于女性创业研究缺少数据的问题。
最后,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主任高建教授对所有的发言表示感谢,并表示,本次研讨是个开始,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将继续搭建交流平台,支持各方的深入交流与互动,为数字经济下女性创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来自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G20经济体劳工部和驻华使馆官员,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院、中国国际商会等部门以在线方式参与了本次工作研讨。